close

六月的第一個星期一,顧問再次對著我無言。
不過,那一次,他省略了口頭禪。

投入合作五個多月,他對於我們所處產業的大環境有更多的認識,於是提出警訊,表示這個冷門產業,有愈來愈多台灣大廠跳進來企圖分食大餅, 問我有何因應對策?

其實,這個情況很正常,台灣企業的轉型與擴張,通常都走這個模式,很少另循自我創新方式。哪一類產品還能賺錢,就跳進來,把藍海殺成一片沒利潤的紅海,再找下一個產業重複動作。有趣的是,這些老板裡有些很愛鼓勵年輕人追求創新。

顧問建議我接下來務必想辦法把產品跟市場定位做得更好更有區隔,才能不被這波湧進的大資本邊緣化。

很難得,他能如此就事論事,雖然此話稍嫌缺乏遠見,但我覺得跟他愈來愈能溝通,面對問題思考、分析、討論的效率提升起來了。真的,可以10分鐘講完的話、開完的會,不必拖半小時。

跟他想的恰恰相反,我打算漸漸淡出,不跟大資本對著幹,並調降銷售與研發預算及人力,轉向硬體為輔,軟體為主的新興產業,而且最好能做到悄悄地軟著陸,像以前那樣。一哥公司有很強很好的軟體部門可以支援,只是以前我都不怎麼用,因為產品沒那麼高級智慧,用不到。

終於「養夫千日,用夫一時」,沒有白白當夫奴多年。

「硬體為輔,軟體為主」聽起就是幹話一句,於是顧問問我譬如什麼產業?

誠實為上策。我答,還沒想出來,目前也想不清楚。
顧問失笑,可能沒見過這麼不顧面子,滅自我威風的人吧!

展望未來15年發展(我打算繼續工作15年),最近總是看見一些關鍵字,像是量子計算、量子資安、智聯網、低軌道衛星、AI、Machine Learning...等。只是,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產業,現下也只是話題性高,如何落實在實體經濟上,說實話尚未看到有力或聰明的說法。

Machine Learning,2018到2020我在美國期間有涉獵,由於讀文學院很容易閒到坐不住,就利用時間去旁聽學了一點,只是截至目前,對它的認知就感覺滿廢的,再者它的適應環境極度碎片化,幾乎都要客製規模卻不大,說白的短期內想商業化賺大錢難度高。

大三快結束那年,大家都還不清楚什麼是web,我就賊機靈地自學JavaScript跟html coding,賺到一些留學費用;原想如法炮製學點Machine Learning,但失望發現,好康的事,不會總叫自己遇到,我就氣自己沒有讀理工科。

不過,沒事時做個模型來研究研究挺能打發時間的,也會有一種自己還沒有被時代拋棄的(錯覺)安全感。

總之,我還是很看好它就是。
如果你年輕有腦力、有體力又(沒有妹)有時間,真的可以考慮練一下,記得先去買一台效能強的電腦,不然會很快想放棄。

回到目前,之前躺屍期間,不必用腦,看了中研院發表的幾個presentation,好奇本國專家或學者對於新興產業有什麼見解或分享,不敢相信,內容相當貧瘠與乾枯,50幾分鐘的影片,40分鐘在扯淡,不用2倍快進模式,看不下去。

但這無法怪他們,新技術要濃縮得深入淺出,講給老百姓懂本來就很不容易,所以點到為止是可以預期的。國外相關領域大師的文章或影片稍好一些,只是要有很多美國時間,影片一支不落地按進度收看。

我在這上面花了不少時間,所以不出意外地,程度大有提升,已經是「摸到頭皮屑」的等級,距離懂點皮毛,應該沒有很遠了。

以下需要嚴肅點。

所以顧問語重心長地道:「你說的這些都是大廠才能做的事,小公司沒有機會。」

我:「應該是吧,不過大廠做大廠的,我做我的。」( 內心OS: 大廠的機會比我大上萬倍是肯定的,但運氣有沒有我好,嗯~~那可不一定。)

顧問見我固執,繼續澆冷水:「妳又不懂這些,妳要怎麼做? 這不可行。」(可能沒有惡意,只是害怕黄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要蠻幹,他想幫忙踩刹車。)

我 :「我是不懂,但別人也不懂!」(否則,哪需要吃飽撐著,往我們這個油水尚可的小池塘硬擠,求貼牌想分杯羹?)

顧問看著我,不知道再想些什麼,第一次看到他帶著單純但有深度的表情。

神奇地,這次沒有再說「多看書、多閱讀、才能提昇自己。」而是說了一句非常正面有感染力的話「我也會替你多留意這些方面的資訊」客氣結束這個話題。

本人一厢情願的認為,他是不是發現跟我合作還不錯,省心又愉快,不用做有的沒的,也不必思考如何把廢話講得很高明有料,不必時刻保持高手形象,能純粹享受工作的樂趣?

我在意的是「是非」,並不會太計較「對錯」,所以可享有放手去做的暢快感,講白了,保持智商在線,然後正常發揮即可。闖職場,要嘛很神,要嘛很平常人,只要別裝B事情都能幹得成。

錯了,修正就好;但不辨是非,根本沒藥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殺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