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讀到這篇新聞:年薪百萬「工時都超長」?真相殘酷

如果我現在仍是年輕人,應該也會在「百萬」上思考這個問題,並以為困住自己的是數字。

但中年婦女的我,不會這麼認為了。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已經知道,困住自己的永遠是情緒問題,不是薪水或工時等數字問題。

我的年收入很多,工時隨自己喜好,想上班就上,不想上班就在家裡躺屍鬼混,沒人能管我,聽起很好,但是不管怎麼做怎麼安排,一定有擺脫不了的各式問題等著要處理,然後不一定處理得了。

我也常常問自己,這種不快樂、感覺缺乏意義的生活,究竟要過到幾歲我才甘願認清?所以常常幻想,我若去當個上班族,應該會很快樂,像在天上飛翔,無憂無慮。

這種想法,通常是對目前情況不滿,卻找不到解決辦法而產生的一種逃避心態。然而,上班族真的快樂嗎?我猜,不快樂的比例是比較高的。

我只是抓著猛看上班族不必擔心「公司發展存亡跟管理」這個點,去以為他們的煩惱一定很少很少。抱著不切實際的理解,只看見別人沒有失明,卻看不見別人失聰,就以為人家的日子一片光明靜好。

過著「正常上下班,但年薪650k」的人,一定有他們的不快樂跟不為人道的煩惱,只是他們的問題不在「工時長度」上而已。

金錢是一種資源,只要是資源,對人生的影響是各各方面以及短中長期的,它不會是單純的350K差距而已。

因此,如果一直在於數字上打轉,來分析跟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是得不到好的答案。

所以還是必需回歸到「自己(家庭)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當中的「捨」跟「得」各是什麼,自己如何抉擇?

麻煩的是,我們通常無法精確跟實質描述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通常只會想著,要快樂,要自由,要隨心所欲,為了追逐這些抽象的意念,搞得我們有點痛苦。

先將快樂、自由、隨心所欲具體化,才是解決問題的起始點。

只是這又會引出新的問題,具體化的那些東西,是否真的有意義,不帶來後悔。

所以能做的就是,幫自己階段化。某某階段,不想某某事,或相反的,某某階段只想某某事。

例如 :
到大學畢業之前,絕不去想讀書有什麼用?除非能想到更有用的事,否則就算讀書沒有用,就是努力讀。
或者,40歲之前只想著,我要累積出豐厚的資源,所以什麼苦都必需忍耐,不質疑不抱怨。

當自己一時之間沒有長遠的好辦法時,短期堪用的方法,還是可以拿出來頂一頂,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去找到更好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殺手 的頭像
    殺手

    殺手席琳。異國聽說讀寫

    殺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