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_i_had_a_british_accent_id_never_shut_up_tshir.jpg
上圖為網路圖片

朋友傳天下雜誌這篇文章給我:台灣英文到底「菜」在哪裡?
提醒我看裡面的連結文:「台灣腔這麼重,還敢講英文?」──誰的英文沒腔調?我以「台灣腔」為榮。

首先我看不出天下雜誌這篇文章的重點跟結論在那裡,也許礙於篇幅無法細數,總之沒能讀到該作者認為台灣人英文「菜」在那裡。

我個人對台灣人英文能力的觀察評論是 —— 文法尚可的人,多不敢講(或忙於確認文法);那些講英文用噴的,文法大都差(文法於他如浮雲);而一部份人英文真正好。這三種英文各有他們獨到的特徵。

第一種,過卑;第二種,過亢,第三種;最正常,不卑也不亢。(當然也有英文好,但講起話來不太正常的,本篇略之。)

第二篇連結文,對我來講是典型「愛台灣文」。「愛國」情操認真而強烈,但我同意文章裡諸多點評英文的看法。

唯有一點不認同:英文有台灣腔,何處足以引以為榮?
台灣人自然而然張口就有的東西,能引以榮的點在那?但這算個人偏好,別人也不好多說。就像有些媽媽看不出自個孩子平凡,或因為從前育兒失敗經驗,一旦孩子會自己穿衣吃飯,便歡喜過度,時時上臉書讚美、字裡行間滿是欣賞跟驕傲,三天五天就要歌頌幾篇,用粗糙有害的正能量疲勞轟炸臉友一樣,但這情況,他人也不便說好壞就是。

只能多提醒一句,台灣人現處的文化環境險峻,認知水平落差大,還是學會看穿本質,比較不會被M到「低標」的那邊。

回到主題,那天若有個英國人寫一篇文表示他以自己的「牛津腔」中文為榮,不知大家會不會有種頭頂飛過一大群烏鴉之感?

品味這個思維,難免讓人想問摒除母語外,是不是一個人若能講第二語言便會產生優越感,不管他講得是什麼腔?
所以以台灣腔英文為榮,即可能是「會講英文」本身,就已潛藏有優越感在其中?綜觀起來,這種爭議也似乎僅限歐美國家語言,否則,至今鮮有人出來強調以自己的「台灣腔」泰文、菲律賓文、oo文、xx文為榮。(可能會被人貼上岐視東南亞國家的標籤。拜託請不要,我只是在描述社會現象。)

看文章下的留言,忍不住會心一笑,覺得處處都有玻璃心。

不少台灣人思維不夠全面尤以缺乏反省精神排第一。一方面指責台灣腔一詞是岐視,但一方面不忘提醒美國人也有腔調,嚴重者甚至到連美國人聽不懂;英國也有許多腔,愛爾蘭也是,澳洲也是...這個腔那個腔,講白了就是全世界不管誰講英文都有腔,憑什麼看不起台灣腔!「罹患玻璃心症,通常不是因為太脆弱,而是不擅長反省。」

如果大家把語言當成「溝通」的工具,那麼「有腔調」自然是一件可以注意並且值得討論的事,何必搞得像禁忌不能碰?你知我知現實社會並不是以上說法那樣單純,在台灣大部份人把第二語言看成一種專業技能,它既是專業技能,那可以檢視的部份就更多更深了。

台灣人在意台灣腔,在理性層面上,是對於專業水平優化的要求,這是有意義的好事。在德國,金融圈也有這風氣,不少人會花錢,請英國人指導校正英文口音腔調,但至今沒聽過、讀到,德國人認為這是岐視或瞧不起德國的批評。即使在英國,也聽過英國人會請人專門教導倫敦腔不是嗎?在台灣,去上國語正音班也不新奇。

「有腔調」是一件事,「發音爛」又是另外一件事,真心覺得不需要用「愛台灣情操」來為「發音爛的台灣腔」做過多美化。

「發音太爛」導致別人聽不懂,就是無法用英文良好溝通的現象之一,英文能力就是打折扣。這問題,只要台灣人好好再學習學習、調整發音就好,真的不建議玻璃心到七彎八拐地為這樣的台灣腔英文過度辯解。

討論腔不腔的問題,也必先區分一下英文是用在那裡。

在酒吧或咖啡廳跟人喇賽打屁風花雪月,即使雙方表達錯誤、理解錯誤,聽不太懂一半用猜的,這都害不了大事,所以什麼腔都沒有關係。或者他就是你的教授、或重要專業技術掌握者,你並沒有選擇餘地,此時他操什麼腔,也難改變你就是需要他的事實。否則,沒有那個正經人士在需要用到英文的正式場合會不介意跟對方的爛發音或難懂的腔調耗心神跟時間的。

細分下去,發音爛讓人聽不懂的台腔英文,跟受中文母語影響但字字音節發音完整的台腔英文,雖然都被貼上台灣腔,但在使用英文的場合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層次。

台灣人說英文帶有台灣腔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不分中外,任何智商身心正常的人不難接受這種事。而本篇文章不是要教大家字正腔圓地講美國腔、英國腔,而是分享如何「講好」英文。我的英文口語經驗,走跳世界各國十數年,還算頗受洋人肯定清晰易懂,原因在於我有好好地把我的台灣腔英文「講好」。其實這不難。

第一,清楚完整的發音,就是「好腔調」。

英文單字拼音而來,務必力求發音清楚,該有幾個音節,就明確勇敢地發出來,不要自行吞掉某些發音,尤其是「母音」「頭音」跟「尾音」,即使講完像在講中文都沒有關係,千萬不要為了假裝聽起來像是流利的英文,而任意連音或省略音節;有些人則是太怕發音發錯,而乾脆不發,這都不好。

讓人聽得清楚、聽得不費心,雙方溝通起來省時省力,就是「好腔調」。

我常聽到台灣人在講spinach(菠菜)時,因為省音節又發錯,聽起來像在講spain(西班牙)。問外國人喜不喜歡吃西班牙?外國人當然是一頭霧水地搖頭。

第二,丟掉不必要的贅音,就是「好流利」。

有些台灣人講英文時會有加進中文贅音的習慣,尤其是卡住時,會跳針式連發數個「嗯」,講嗯的同時,黑眼球還會往上看,非常奇怪。有些人則是習慣一定要加嗯。
一句十來個單字左右的英文句子,可能就會出現五六個「嗯」,這樣的英文聽起來就是很ㄚ雜不連貫,而且語意不清讓人難受。

強烈建議一旦想講「嗯」時,不如稍作暫停不要出聲,等到想好了再繼續講,讓句子簡潔乾淨不雜亂,就是流利的英文。

第三,寧願簡單也要文法正確,就是「好英文」。

如上面所說,若只是用英文跟人打屁閒聊交朋友,文法不優或根本不會,這沒什麼好計較的,但請不要拿這情況來戰別人,認為文法不好外國人不在意。

一旦要跟人談生意、下條件、講規矩、喬正事,甚至上談判桌切割責任或談籌碼時,文法不好,詞不達意,表錯情,無法完整敘述細節或關鍵,這時就會知道外國人有多在意,多麼字字衡量你說出來的英文。

所以平日裡寧願選擇用簡單但文法正確的句子說話,逐漸累積英文語感跟深度,也不要講沒有文法,甚至沒時態的英文句子,一旦變成習慣就很難改。

能夠讓別人「正確的」地理解你的意思,那就是「好英文」。

以上三個簡單技巧跟大家分享囉!


同時我們調整一下觀念:不一定要「英文好」,但「講好」英文,卻是跟外國人良好溝通的基本關鍵。

而在這之外的事,並不是口音或腔調單純能左右或決定的,只能勸大家想開一點,真要遇到當面岐視自己的英文腔調的外國人,就給他一個不在乎的飛吻(或學印度人那樣搖頭)讓對方知道 you don't give a fuck what he/she thinks about your accent,別往心裡去:;若是台灣人嘲笑你的台灣腔,絕大部份不是岐視,對方只是想讓你知道他自認英文比你好而已,如果你是真心不在乎英文腔調的人,又何必認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殺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