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假日無休閒",這是我父母那個年代,生活寫照的一部份。現代人,有這種感慨的,應該已經大幅減低很多,原因無它,因為普羅大眾所得提昇,能付出的休閒成本增加,大家不在拘限於低成本的休閒活動。(這樣講,當然沒有把時間成本算進去,否則現在人不缺錢,只缺時間的倒是一大把。)

在我父母親還年少的時代,最常見的休閒活動,就是空瑕之餘在自家種種花、曬曬棉被、散散步。規模嚇人一點時,也不過騎摩托車/開車在小島內遊旅,偶爾奢侈些,則會去看看電影或上餐館吃飯,這些現在人做來稀鬆平常的事,在那個時候,就可以滿足他們對所謂休閒的想法。

對於聽聞街坊鄰居能擔負國外旅遊,反應多半是羨慕,不曉得那年代的人,是神經比較粗,還是胸襟比較寛,總能津津有味地聆聽鄰居轉述那些國外旅行經驗,分享美好的人事物。

當然啦,那個年代雖樸實,但還是有些人,對於他人不活在這種"有假日無休閒"的現象下,很有敵意與妒意就是了。

記得有一次,我跟著媽媽去一位年紀稍長的阿姨家,因為這位阿姨從日本旅行回來,一同來的,還有好幾位街坊太太,這位阿姨送了大夥一些小禮物,她告訴我們她去了那裡、吃了什麼、看到什麼,洗出了一堆照片給大家看,我當時覺得那種與他人分享的氣氛好極了,還在心裡小小許願,長大後也要去日本玩,也要帶糖果回來給鄰居們分享。回家的路上,有兩三位太太跟我們一塊走,媽媽牽著我的手,靜靜聽著我講話,後頭的幾位太太也是聊著,接近大家要道別的路口時,其中的一太太,突然道:"...她(指去日本的那位阿姨)那個人臭屁,愛炫耀,去日本有啥米了不起,哼!沒尫沒囡,有啥米好搖擺的?送呷這是啥?狗都不吃..."。

那時,雖然我年紀很小,但我第一次對一個人覺得反感,也是我第一次發覺女人可以醜陋至此。原來,不是每個女人都跟我媽媽一樣美好。

照她的說法,那麼要「有尫有囡」才可以搖擺囉?!但有尫有囡,很常見不是,大部份的女人都如此,不是嗎?這有什麼值得好搖擺呢? 還是那位醜陋的女人,能比過人家的,就只是剛好她有先生跟小孩,而那位老阿姨沒有,所以她很驕傲地拿出來跟別人比。

我問過我媽媽,是否覺得那位阿姨愛炫耀,我媽答:「不會」
我又問:「為什麼?」
我媽一邊幫我洗澡:「我們是安份的人,又不妒嫉她,怎麼可能感覺人家在炫耀呢?」
我還有疑惑又問:「可是,萬一那個阿姨,是真的在炫耀怎麼辦?」彷佛"炫耀"這個行為跟考試作弊一樣糟糕。
我媽哈哈大笑說:「如果你不服氣,那就努力一點..想辦法以後炫耀回去呀!」
那時,我覺得我媽好幽默。但沒聽懂那隱含其中的意思。

現代人全球跑透透,當然不會因為誰去了國外,就妒意叢生。因為時代改變了,"有假日無休閒"不再是普羅一般人的無奈,但可悲的是,部份現代人反而更不快樂,甚至比那位醜陋的街坊太太心裡更苦。

台灣人的休閒發展,一路快速地往"消費"這個方向走去。大大小小的資訊都在傳遞人們,想要體驗愉快、擁有優越感、快樂的回憶與活動、甚至是自由及解脫感,都脫不了要靠"消費"來滿足。凡事都要跟"體驗奢華"、"享受頂級"、"坐擁至尊"、"彰顯非凡品味",扯上關係。那種在家除除草、種種花就能有愉快體驗已經式微了,你必須還要有品味、有鑑賞能力...才能符合現代人休閒的主流!所以你要"消費",好來展現你的品味、你的階級。

要知道,通常有能力可以負擔的起"品味"或追求"時尚"這門休閒的人,很少去強調品味或時尚的,也不會認為,不去突顯品味或追求時尚是一件多麼糟糕的事。只有那種口袋半實半空虛的,最不死心,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品味,認識很多名牌。

現代人痛苦更深的一面就是,"追求休閒,只怨沒錢;大談品味,很缺地位"。

對富人而言,"品味"這個詞,講白了,是在談及"金錢"時,一種刻意避開銅臭的虛偽說法,真正在背後較勁的,其實還是財力,以及曖昧敏感的社會地位與階級。而小資談品味,是為了什麼?是覺得自己財富太多,覺得自己也該掩飾銅臭?我來回答吧!這些人的仿效,是為了求同於上層社會,甩開下層社會,是不打折扣的status-seeker。你可以發現,有一些窮人,明明所得不多,卻很愛去消費奢侈品,甚至病態到負債還不停止,這些人圖的是利用"展現相同於上層社會的消費符號",來造製自己亦屬於上層的印象。

除了暴發戶不算,上層社會的人,通常不會一直傳達自己很有錢的訊息,當然也就不會時時刻刻把"品味"、"時尚"掛在嘴邊,因為人家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每個細節都強烈地展現著財力,才不在乎啥米鳥象徵。最會出洋相的,是那種有點錢,但口袋不夠深,卻又不安份的小資階級,這些人是時刻緊巴著品味作文章,小事到大事,無一不置入這個光環,深怕一個不小心壞了"行規",就被人視破寒磣老底。所以,他從來不會告訴你,他滿常去夜市打發三餐或宵夜、他衣櫃裡掛著一堆兩件一千塊的T-Shirt、鞋櫥裡的一線名牌鞋其實只有兩雙,而且還是省了幾個月的飯錢,打折時買的。這些他們認為不太有品味的事,只可做不可張揚,因為不屬於上層社會的慣性。

要知道,展現品味這種事,很大一部份是上層階級"炫富性消費"的競賽遊戲,中產階級理當做個旁觀的觀察者不應參與。只是,中產階級裡總有些愚蠢卻自以為前衛的消費者,不自量力的加入這場奢侈的競賽,這不一天兩天就能比完的,因此心有餘而力不足,就變成他們痛苦的根源。

這種痛苦與被壓抑來襲時,他們無法以真正展示出財力,來消除被打回中/中下階級的挫折,只能別無選擇地搖一搖"品味"大旗,這個代表上層社會的符號,來化解焦慮,期望去延伸符號背後,那層代表財富的涵意。自欺欺人的同時,仍是痛苦不快樂。

這些人的痛苦要怎麼處理?有兩種辦法,個性正面的人,就是努力向上發展,想辦法躋身於上層社會,跟他們一樣成功,但要達成這個理想,不容易,很辛苦,而且不一定做的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我小時認識的那位醜陋街坊太太一樣--苛薄他人。所以你就不會意外,為什麼有人會一再地在自己部落格裡,拿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攻訐另一個完全不相干的部落格主,玩著「沒尫沒囡」這種邏輯的打擊方式,來差異化自己與他人,利用審美品味的力量,把另一個不相干的格主,編列到比他還不如的階層去,以眨抑他人,抬高自己。阿Q到飽。

這種人真的滿可憐的,我想有一天,若他有機會成為上層社會的一員,他一定很會後悔現在所幹下的蠢事。不同的階層,都有自己的消費作為與特色,世界上沒有什麼叫做"正確的品味"這種東西。拿某個階級去嘲笑另一個階級,其實是非常不智與膚淺的,當你放送著自己的品味符號,接著去嘲笑另一個階層,其實你所刺傷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明確地給自己所處的階級高度作標記。當你一邊嘲弄別人買Coach,一邊驕傲地"炫耀"自已有本事送老婆一只珊瑚紅Chanel 2.55包時,有人正考慮,打包一只100萬歐元的鑽石手環送女朋友。當你把帝寶當神,拿來嘲笑美河市時,殊不知,看完帝寶後,嘴角發噱的人也不少。這樣有懂我的意思嗎?你可以討論你的品味旗子、秀你的消費能力,這都很正常,但千萬不要把它當完美標準,拿來嘲笑攻訐別人,因為這真的很蠢,怕人家不知道你不夠有錢是嗎?

像我這般務實的人來說,如果有人腳下妥貼地踩著Chanel女鞋,手上套著Cartier、臂上掛著GUCCI,從容地吃著1930 Paris,就算偶爾到處亂拍拍、或狼吞虎嚥好了,這種品味背後所以代表的意涵,恐怕遠遠地強過只能在部落格上貼LV包包照片、勞力士手錶的人來的明顯而且有高度多了。省吃儉用幾個月,才能去買個奢侈品回到奢華競賽的場子,比個兩分鐘,你要告訴我你很有品味,我只能不怕顧人怨地講--"真是一嘴好品味啊!",老兄,其實你不是有品味,你只是"傾向"有品味而已。拜託,腦子清楚一點。

窮人們總是把品味拿來嘴上說,富人則是亳不在乎地揮霍著。

當然,社會的階梯,不是永恆不流動的,中產階級想參與上層社會競賽的遊戲,也沒有不好,要知道,中產階級不痛苦,社會就不會進步,他們愈痛苦,經濟就愈發展,上層社會愈發向上推移。至少Werner Sombart,是這樣告訴大家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殺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